5_同化and异化
[TOC]
前言
不是先有“同化”,“异化规则”,再照做,是先有“同化”,“异化”现象,再总结出规律
同化(Assimilation)
同化就是一前一后两个音碰到一起时,互相影响,改变原来的发音,不一定是单词之间也可能是在单词内部,如education
1.逆行同化(regressive assimilation)
前面音受后面音影响
无声除阻 unreleased stop
前面的塞音碰到后面的辅音时,前面这个音就变弱了许多,这个在语音学上叫做“无声除阻”。你可以理解成在发塞音的时候,口腔中的“气流”释放不完全,这个现象也被许多人称作“不完全爆破”,“失去爆破”,“失爆”。look,that,good的词尾似乎只是做了个口型动作,但是不完全发出来一样。
无声除阻时逆行同化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
浊音变清音 devoicing
声带振动的浊音变成声带不振动的清音,清音+清音比浊音+清音要好发音很多
/hæv/变成了/hæf/,也就是这里的/v/+/t/变成了/f/+/t/,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如果前一个浊音+后一个清音,声带振动要突然停止的话,不好发音啊,所以干脆就声带不震动,
双唇化 Bilabialization
当前面一个音是鼻音时,因为收到后一个音影响,也有可能做出稍微的变化,比如:
in结尾的/n/本来发音是不需要闭住上下嘴唇的,但是受到后面/p/这个需要闭住双唇的音的影响,所以/n/变成了闭唇的/m/,听起来就是/im/+person。
这个现象非常明显,以至于像impolite,impatient这样的词中,本来的否定前缀in直接替换成了im
这个在语音学上被称作“双唇化”(Bilabialization)
2.顺行同化(Progressive Assimilation)
后面音受前面音影响
复数词尾s(最主要)
为什么第一个复数结尾s读/s/而第二个复数结尾s读/z/呢?
因为第一个单词book结尾的/k/是声带不震动的清音,后面的s要突然振动那就太累了,所以干脆发清音s。后面g声带振动,所以s干脆接着振动,不然也不方便。
除了复数之外,有时候前一个音也会影响后一个音的发音,比如:
直接省略黄色高亮部分发音,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样发音完全是说话人口齿不清,或者过于偷懒,也就是说还是有很多人会把绿色高亮部分音节和黄色高亮部分音节都发音出来。
3.前后互相作用
融合 coalescence
这样的现象在语音学上被称作“融合”(coalescenece),这样的融合在单词内部也有可能发生比如:
辅音延长 gemination
前一个音和后一个音是同一个音时,两个音会很自然合并起来,发音只需发一次,比如:
异化(Dissimilation)
之所以会出现异化,是因为有时候当两个相似的音在一起时会有点拗口,所以改变成差距更大的音,便于发音而已。
英语中的异化现象主要和两个字母有关:s和r。
/s/后的/t/,/k/,/p/,通常是送气音(aspirated),但是在/s/后会变成不送气音(unaspirated),比如:
可以自己感觉下,/s/这个很送气的音后如果再接一个送气的/t/,/k/,/p/会很难发音,请注意,这些词里的/t/,/k/,/p/只是变位不送气版本而已,声带并不振动,也就是说,严格说来,它们并不是/d/,/g/,/b/的音,所以一般大家讲的“浊化”这种说法严格说来是错误的。
字母r在美式英语中往往会让之前的元音“r化”(r-coloring),比如car,letter,door,但是像:
surprise,particular,govenor,前面的一个“r化”会消失,否则会有些拗口,所以是,su(r)prise,pa(r)ticular,gove(r)nor
这一点在英式英语上不用考虑,因为在英音中,本来这些r都是不发音的。